1. <input id="mtcxz"><li id="mtcxz"><address id="mtcxz"></address></li></input>

          大悲咒快誦網
          大悲咒快誦網
          凈土十疑論白話淺譯 釋凈土群疑論 阿彌陀經宗要 凈土女居士往生 凈土探究
          主頁/ 佛學問答類編/ 文章正文

          談《了凡四訓》的因果福報觀

          導讀:談《了凡四訓》的因果福報觀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幸福一生,了凡四訓一書從因果關系的角度來探討人的命運問題,因果觀突出道德在生命流轉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觀念讓人從善更加積極,作惡有所顧...
          談《了凡四訓》的因果福報觀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幸福一生,了凡四訓一書從因果關系的角度來探討人的命運問題,因果觀突出道德在生命流轉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觀念讓人從善更加積極,作惡有所顧忌。人生的旅途中心存了善念,就會少些煩惱。有了這樣的信仰支柱,民眾從善的積極性就會增加。

          此書是三教融合的產物,書中的思想兼具三教教人從善的共同之處;佛教的因果說對此書的影響尤為明顯。了凡從自己獲福避禍的經歷出發,引出因果關系的闡述;后又從改過說起,做善事之前必須要改過,改過的最好方法就是修心,畏心和勇心;第三為積善,不僅要改過,還要積善才能消除前生的余孽;最后一篇講的是在社會上,做人做事最好的辦法就是謙虛,謙虛之人可以得到好的福報。強調了個體的善惡能夠帶來的因果。

          一個人的善惡諸行,都會產生不同的因果,一個人哪怕一個小小的念頭,一句話都會形成業力。佛教中主張業報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自己的的善惡行為才能決定自己的來生,這樣也使人們更加相信行善不僅能使自己受益,更能造福于子孫后代。

          若是明白了結果,人們就會在形成因的時候更加小心,不敢隨便產生因。道德律自然產生自律,袁了凡將此種思想注入到行善的實例中去,就是在今天,也具有很強的指導和實踐意義。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免费网站色视频日本_日本精品久久久久精品三级18_成人免费无码婬片在线观看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1. <input id="mtcxz"><li id="mtcxz"><address id="mtcxz"></address></li></in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