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學習《生命的回歸》,我懂得了作為佛弟子,活著并不是簡單地為了生存而生存,也不是僅僅為了生存而奔波勞碌一生;活著更是要提升自己生命的質量,過有品質、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曾經我困惑過,為了家里過得好些、生活舒適些,退休后我還被單位返聘回去。為什么要過得這么辛苦?當時只認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因為大多數人好像也是這么過的。直到生了場大病后才讓我開始放下工作。學完這節課,我終于明白,這其實也是源于自己的貪婪和欲望。正因為我們渴望享受越來越舒適的生活,所以現在的人貪心越來越重,每天生活在強烈的自我意識中,時時刻刻都圍繞著“我”這個中心,希望有更多的東西為自己所有,并因此不斷地追逐著外在的財物。導師告訴我們,正是這個“我執”,產生了各種需求,讓我們一生為之不斷奔忙,也使人與人之間產生了嚴重的隔閡,繼而引發了人生的種種煩惱。
拿我來說,兒子結婚后,我有了小孫女。我本想著退休后能過輕松一些的生活,不用再像以前上班那樣終日操心了,可是沒想到兒媳婦卻不太會做家務,所以在家還是經常要做家務、照看孫女。以前我老覺得媳婦都這么大的人了,怎么還嬌生慣養的,什么都不會做,我這么老了還要做這么多事。這樣一天到晚想多了,內心就產生了不平衡的感覺,各種各樣的煩惱也就不自覺地生起了。終日抱怨的生活,使得婆媳關系也因此緊張。
現在,我在書院學佛學了近一年時間,結合本期法義,我開始換位思考:如果兒媳婦是自家女兒,她嫁人了也不會做家務,我是不是也會對她有這么多苛刻的要求呢?這樣轉念一想,發現煩惱的根源其實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生命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執”。認識到了這點后,只要我身體還行,還有精力,我就會用積極的心態多做家務。一段時間后,兒媳婦也看到了,對我也好了很多,而且她也更好地在學著做家務和承擔家庭責任了。
這一課的內容還讓我認識到,發生在生活中的任何“大”問題,都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執”的影響很強大,要時刻認清它。雖然要面對自己的缺點剛開始很難,但這是從根本上解決生活和生命問題的唯一正確途徑。我不應該用固有的觀念和生活方式來要求兒媳婦。而是要從認清自己出發,先改變這種帶來煩惱和痛苦的“執著”的錯誤觀念,進而在行動上弱化我執。一方面,當建立這種正向的觀念和心態時,我心里首先就感覺輕松多了,對兒媳婦的看法也完全不一樣了;另一方面,通過改正自己的行為,將正確的觀念運用到生活中,做好自己的本分事,也帶動整個關系走向了正軌。我現在每天晚上都是固定時間看法義。
感恩三寶,感恩導師,感恩師兄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