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建波
通過《佛教的環保思想》的學習,我了解到當今社會環境污染和環境的毀壞,究其根源是我們人類的貪婪。如果要徹底地保護環境,就要改變當前人類的觀念。佛教從五個方面給出了解決方案:
一、要克服欲望和貪婪,只有凈化我們的心靈,克制內心的貪嗔癡,人類社會才有光明的前景。
二、要糾正幸福的觀念,財富不等同于幸福,也不是生活的唯一目標,幸福是眾緣和合而成,離不開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身體。
三、要改變生活方式,不要只注重眼前利益和個人利益,不然我們需要的越多,付出的也越多,不但累了自己,更累了這個自然。
四、讓我們正確認識自然,地球是我們人類的母親,破壞了自然,人類必將走上絕路,從自然的崇拜者到破壞者,我們要做回自然的守護者。
五、培養良好的心態,我們要對自然有感恩心、尊重心和愛心。
之前,我也知道環境污染已經很嚴重了。我們的河流遭到污染,形成很多癌癥村,農民長時間使用化肥、農藥,種出很多含有大量農藥化肥殘留的糧食,更破壞了土壤。我們的空氣也遭到了污染,形成了中國特色的“霧霾”??纯吹教幎褲M的生活垃圾,想想都可怕,但我卻總是心里想想、嘴上說說,真要采取什么行動,我也無能為力,不知從何下手。
以前想著,環境是破壞了,但不是我破壞的,和我沒有關系;保護治理環境也是國家的事,別人的事,我沒有必要跟著瞎摻和。再說,我也沒有什么能力解決環境的污染。再者,只要對我個人有利益,破壞點環境、污染一點也無大礙,因為反正都已經破壞了,再破壞那么一點點也不要緊。也許還會安慰自己,我為了自己的利益破壞點環境,反正也不是我一個人的環境。再說了,我不去獲這個利,別人也會去做的,干嘛有錢不自己賺呢?這是我以前的想法。
記得,多年前我去鄉下一個鎮上采桑果,鄉鎮大道兩旁有很多桑田,鎮子上鄉村上也是桑田密布。但與之不和諧的是,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小加工廠,小河里的水都是黑色的。有的小水坑經過太陽的暴曬露出紅紅的顏色,好像水坑的岸邊噴了一層鐵紅的顏料。有的地方剩余的工業垃圾堆成一個個小山丘,無人問津,也沒有要運走的樣子。那個時候也沒有想到什么環境污染,只知道這些個地方臟。也有的地方臭氣熏天,過往的人們只是加快腳步走過,在附近工作的人們只想著多拿點工錢,管不了其他這么多了。人們為了經濟利益,不在乎環境的好壞。
近來,人們也意識到環境污染帶來的惡果,也下決心去治理。后來又去那個地方采桑果,發現變化很大。周圍的那些小工廠也沒有了,小河里的水變干凈了,還有好多人在旁邊釣魚,臭味也沒有了。有的地方還種植了好多綠化樹木,感覺環境真是有改變。
現在又學習了《佛教的環保思想》,我想這樣還不夠,與以前的環境相比,還是有差距的。環境污染了再治理,費時費力,也往往達不到想要的效果。應該從源頭抓起,改變我們對大自然索取的心,改變我們的生活觀念,不要把財富和享樂看得很重要。我們的福報會有用完的時候,甚至于我們已經透支了我們的福報,這是很危險的。我想,減少欲望、節約開支也是對環保盡個人微薄之力,也是累積自己的福報。
我意識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過去總想著愛護環境和我沒有什么直接的關系,環境不好也不是我破壞的,我也不關心這個話題,現在覺得以前的思想是錯誤的,環保應該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
特別是現在提倡垃圾分類,社區里讓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開。我也感覺比較好,比較支持,把剩菜和水果皮、菜葉子等單獨放一個垃圾袋里,便于居民垃圾的處理?,F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個城市的垃圾量太大了,垃圾分類一定要支持。樹立榜樣,影響帶動身邊的你我他,我們的環境一定會改變,最后受益的還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