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印度大乘佛教的開展佛教在印度流傳與發展的過程,一般分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等三個時期。大乘佛教雖然是由原始、部派佛教發展而來,但是其主要思想卻不同于聲聞的...
第六課佛教的東傳佛教傳入中國的年代,依史料記載,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如「秦始皇四年(公元前二四三)西域僧人室利房十八人齎持佛經來長安」、「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一二一)霍去病...
第三課部派佛教的發展第二次經典結集后,佛教分化為上座和大眾兩大部派,史稱「根本分裂」。直至佛滅四百年為止(公元前后),兩大部派又次第的分化,稱為「枝末分裂」。從根本分裂到...
第二課經典的結集佛陀一代教說,透過集眾會誦的方式,經大眾審定認可后,有系統的編輯成書,垂為典則,稱之為「結集」。依佛陀的遺教,佛涅槃后,當以戒為師,以法為依止,故佛陀一...
第一課僧團的成立佛陀證悟后,在菩提樹下想起救渡眾生的大事因緣,心自思惟其所徹悟的正法甚深微妙,而眾生妄想執著,必定不能信解,所以生起疾入涅槃的念頭?! 〈藭r,梵天知佛所...
第四課印度諸王朝的佛教佛教在印度流傳一千六百多年,探究其盛衰興替的原因,從僧團內部來說,與僧團本身在教義教法上的實踐與開展方向有關,從僧團的發展來說,則和諸王朝的信仰選...
第七課魏晉佛教史魏晉以來,時局紛擾,傳統儒學名教解體,名士避世棄儒,趨附老莊「以無為本」思想而蔚為風氣,因其立意渺玄,故稱「玄學」或「清談」。當時佛教般若「性空」之學甚...
第八課南北朝佛教史東晉之后,南北分裂,南方有宋、齊、梁、陳,稱為南朝(四二○-五八八);北方有北魏(又稱跖跋魏),嗣后分為東西二魏,而禪位于北齊、北周,稱為北朝(三九六-五八...
第九課譯經事業的開展佛教發源于印度,其后能在中國弘傳生根,便是透過經典的翻譯。從東漢末年到唐代中葉,譯經事業由初創到隆盛,歷八百年之久。宋元以降,雖有譯經,卻只有補余或...
第十課隋唐佛教史結束南北分裂局面而開展的隋唐,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經濟、文化最強盛的朝代,也是中國佛教史上經典翻譯、宗派競立的巔峰時期,其影響不僅深入中國各階層,而且遠播...
第十一課中國大乘八宗的開展中國佛教經南北朝時期的拓展發揚,隨著隋唐的統一,在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融和及帝王的護持等條件下,使得佛教經典翻譯更有系統,義理更為明確,南...
第十二課宋元明清佛教史中國佛教經過唐末、五代兩次的法難,以及朝代更迭的戰亂后,由于經典散佚、寺院毀壞、僧侶受迫等,致使佛教幾乎到了衰萎凋落的地步。直至宋代始現復蘇之跡,...
第十三課民國佛教史佛教歷經太平天國之亂,衰頹不堪。至清末民初,廟產興學的風潮,更使佛教的發展雪上加霜。當時迫害佛教的不再是少數帝王官僚,如三武一宗,而是整個社會,使得佛...
第十四課西藏佛教史西藏位于我國西南邊陲,與尼泊爾、印度毗鄰,當印度受回教侵逼之后,高僧大德們相繼前往西藏,藏傳佛教因而多承八世紀至十三世紀印度密教的體系。佛教初傳入藏,...
第十五課日本佛教史公元六世紀中葉,佛教自中國經朝鮮傳入日本,其間曾引起正反兩派不同意見的爭執,后由崇佛者獲得勝利,自此開展日本佛教史新頁。日本佛教的發展、演進,可略分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