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put id="mtcxz"><li id="mtcxz"><address id="mtcxz"></address></li></input>

          大悲咒快誦網
          大悲咒快誦網
          第一冊 佛法僧三寶 第二冊 佛教的真理 第三冊 菩薩行證 第四冊 佛教史 第五冊 宗派概論

          總論菩薩道

          導讀:菩薩依其功德和勢力,在許多的經典,有不同的意義?!度A嚴經》有開士、大士、力士、無上士等名;《菩薩地持經》有佛子、大師、大圣、大名稱、大功德、大自得等諸義...

            第二十課總論菩薩道

            菩薩依其功德和勢力,在許多的經典,有不同的意義?!度A嚴經》有開士、大士、力士、無上士等名;《菩薩地持經》有佛子、大師、大圣、大名稱、大功德、大自得等諸義;《瑜伽師地論》有普能降伏、勇健、憐愍、法師等之說;《金剛經心印疏》說菩薩摩訶薩有七種廣大的含義:

            一、具大根:眾生所見、所聞、根器、樂欲等不同,而有頓、漸,有鈍、利等分別。佛陀為大醫王,視眾生根器的利鈍,能應機說法,令其體解大道,發無上心。例如《法華經.化城喻品》載,佛陀以權巧方便演說五乘佛法、大乘不共法等,調御二乘行人「回小向大」、「回自向他」,不以自了解脫為究竟圓滿。

          \

            聲聞以四圣諦為根,成四果位;緣覺以十二因緣為根,成辟支佛;菩薩則以悲智為根,成無上正等正覺。菩薩因為具有大慈悲、大智慧的根性,故能發四弘誓愿,勇猛不退。

            二、有大智:菩薩的大智,猶如《金剛經》的「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具足性空平等、理事平等、生佛平等大智,故能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如《楞伽經》的「一切眾生,猶如己身」,具足「同體共生」的認識,故能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如《勝鬘經》的「以無厭心為眾生說」,故能護持正法,教化眾生。

            菩薩的大智,能斷三界的見、思二惑,能離去戲論,能超出二果淺薄的小智。此大智慧起如幻三昧,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如觀世音菩薩「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的無窮妙用。

            三、信大法:菩薩信解「緣起中道」的真理正法,能觀空有無礙,故能以出世的思想作入世的事業。菩薩信解「大悲為本,方便為門」,故能悲智雙運,?;劬銏A。菩薩信解「心、佛、眾生,等無差別」,故能如常不輕菩薩,不輕慢一切眾生。菩薩信解「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故能無相布施,無我度生。

            四、解大理:菩薩悟解「般若」為諸佛之母,「緣起緣滅」是萬法實相,「三法印」是宇宙人生真諦,「四大非有」、「五蘊皆空」是生命本質,「同體共生」是宇宙軌則,「三十七菩提分」是?;圪Y糧,「上求下化」是成佛之道。菩薩體認法身真如是不生不死的生命本體,所以雖有生死,而不畏懼,也不迷惑,此皆由于理解人生緣起緣滅的真理。

            五、修大行:菩薩的大行,即難忍能忍,難行能行。佛陀在未成佛道之前,歷經三大阿僧只劫修行,即使輪回六道之中,亦無一時忘失菩薩慈悲的德行,無一念退失菩薩「上求下化」的本愿。例如:作獅子王時,施其身命,滿足鷲鳥;為兔王身時,以聞法故,燒身供養;為金色鹿時,勇猛無畏,救群鹿命;為寂靜王時,日日刺血,供養病人;為大龍王時,心無瞋怨,忍其剝皮;為國王身時,剜身千燈,求于半偈;為大兔王時,自投羅網,令群兔出。

            六、經大時:菩薩的修行要經過「三大阿僧只劫」的時間,還要完成五十一階位后才能圓滿。菩薩在第一大阿僧只大劫,是以修信心為主,滿十信階位,修到現證空性。第二大阿僧只大劫,已轉凡成圣,為地前菩薩,修到七地清凈無相的境界。第三大阿僧只大劫,進入八地「不動地」無相無得,無證無悟,成無生法忍,盡斷三界惑已,位居補處。

            菩薩具有善根愿心,能「三只修?;?,百劫修相好」,久集無量福德智慧,不生疲倦;具般若空慧,久住世間教化眾生,不生厭離。

            七、證大果:大果是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斷二障、二惑、二施,貪、瞋、癡永盡,超越有無、大小、一多、凈穢、空有,已達到因圓果滿的境界。在《解深密經》中,說明菩薩證得涅槃果位后,又頻起悲愿于有形色、方所、事業、住處、眷屬、因果等,變現那由他國土,分身千百億,示教利喜。

            菩薩證悟無上正等正覺之后,具有廣大無量無邊的慈心悲愿,能生死一如,大小互融。在《四諦論》里更以「圓滿、清凈、最上、真如、無憂、無盡、無礙、無求」來形容菩薩圣者的情況。從菩薩到達佛的境界,不可言說,不可思議,如《華嚴經》云:「若人欲識佛境界,當凈其意如虛空?!狗鹜右步陶]世人:「見緣起法即見佛?!?/p>

            從菩薩道到佛果的完成,須具菩薩慈悲的大根,了達緣起性空的大智,信仰六度四攝的大法,悟解無證無得的大理,修學上求下化的大行,不畏三大阿僧只劫的大時,即能證得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的佛果,那就是從菩薩到佛果的圓滿了。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免费网站色视频日本_日本精品久久久久精品三级18_成人免费无码婬片在线观看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1. <input id="mtcxz"><li id="mtcxz"><address id="mtcxz"></address></li></in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