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put id="mtcxz"><li id="mtcxz"><address id="mtcxz"></address></li></input>

          大悲咒快誦網
          大悲咒快誦網
          圣嚴法師108自在語 星云大師講演集 洞山宗旨 清時期曹洞宗在湖南的發展 云門宗禪詩研究
          主頁/ 禪宗文化/ 文章正文

          認多少不是有多少福德,爭多少理有多少罪過

          導讀:認多少不是有多少福德,爭多少理有多少罪過 認多少不是有多少福德,爭多少理有多少罪過,達到認不是的真處,就是佛國。按:認不是與爭理正是相反。認不是是改正自己過錯的前提,是修正行為的第...
          認多少不是有多少福德,爭多少理有多少罪過

          認多少不是有多少福德,爭多少理有多少罪過,達到認不是的真處,就是佛國。

          按:認不是與爭理正是相反。認不是是改正自己過錯的前提,是修正行為的第一動力。不認識自己過錯的人是永遠不會進步的。如果放開來講,對那引起從表面上年士民自己無直接關系的過失,也能把它認過來,歸到自己的身上,這不僅可為自己消陰命,同時也可增加福德,認多大的不是,就有多大的性量(當然要真心實意地認不是)。比如,作為一個群體的首領,要認整個群體的不是,群體里的人沒好,就要責備自己,怨自己,這就是有群體那么大的性量,也正是體現了 天命包宿命 的道理,可增長無量的福德。反之,出了問題,把過錯推到別人身上,處處爭理,企圖把自己摘清,推過攬功,這樣,不僅無功,反而增加罪過,正是增長陰命。鳳儀先生常說: 世界沒好,就是我沒好。 即是認世界的不是,故有世界那么大的性量。

          從佛家來看,菩薩對眾生大慈大悲,眾生好,他生歡喜心,眾生有過錯,他發慈悲心,以眾生之過為己過,所以菩薩不見眾生過,這正反映出 認不是的真處就是佛國 的道理。

          認不是有天力、佛力、無窮之力。


          按:這是極言“認不是”力量之大。認不是可以分幾個不同層次,此處所言并非停留在口頭上的認不是,而是把內心深處生心動念的錯誤都歸在“不是”之內,及時省察,這不單純是為了調節人我之關系,而更重要是“慎獨”的功夫,凈化心靈,“止于至善”。

          陰木性的人,以為直性好,任著自己性做去,他哪曾想,那就死在陰木上啦?;鹦匀司驼J為自己明白,其實,他就死在陰火性上啦。其余,陰土、陰金、陰水都是這樣。必得五行圓轉,運用靈活,知先知后才行。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免费网站色视频日本_日本精品久久久久精品三级18_成人免费无码婬片在线观看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1. <input id="mtcxz"><li id="mtcxz"><address id="mtcxz"></address></li></in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