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put id="mtcxz"><li id="mtcxz"><address id="mtcxz"></address></li></input>

          大悲咒快誦網
          大悲咒快誦網
          入門須知 佛學常識 在家修行 佛與人生 佛化家庭
          主頁/ 佛教因果定律/ 文章正文

          解甲歸佛的奉天玉和尚

          導讀:解甲歸佛的奉天玉和尚在湖南常德市石門縣夾山寺,清初有一脫下戰袍,換上僧衣的和尚,法號奉天玉。他就是明末顯赫一時的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闖王)。李自成(1606-167...
          解甲歸佛的奉天玉和尚

          在湖南常德市石門縣夾山寺,清初有一脫下戰袍,換上僧衣的和尚,法號奉天玉。他就是明末顯赫一時的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闖王)。李自成(1606-1674),本名鴻基,小名黃來兒,陜西省米脂縣李繼遷寨人,出生於農民家庭,童年時曾給一姬姓地主牧羊,後曾當過一段時間的和尚曾為銀川驛卒。明崇禎二年(1629)參加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他采納李巖等提出「均田免賦」等意見,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時有「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農民戰爭中的主力軍。崇禎十七年(l644)推翻了明王朝,進京稱帝,四月二十九日「僭帝號於武英殿,披冠冕,列仗受朝」(《明史.李自成傳》),好不風光。由於李自成犯了勝利時驕傲的錯誤,失去警惕,。明將吳三桂勾結滿族貴族入關,聯合進攻農民軍。李自成迎戰失利,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陜西、湖北等到地抗擊,節節敗退,後退至澧州一帶。據《澧州志》、《流寇志》等書記載,李自成的大順軍曾在崇禎十六年正月攻占安鄉,二月攻占常德,三月初二攻占澧州,十二月還據安鄉。李自成在清軍和南明軍的夾擊追捕之下,敗走石門,兵敗如鳥獸散,或易姓埋名,或經商,或務農。李自成敗退至石門東北二千米處的洛浦寺,落發為僧。石門是一個土家族聚居地,歷來由土司管轄,就是太平年月,這里也是天高皇帝遠,朝廷也只能是「以不治治之」。那時候,明朝政權已經崩潰,清朝立足末穩,土司從來不管漢人的事,更不管寺廟的事。短時期內,這里是行政管理上的真空地帶。加以洛浦山層巒疊嶂,地形復雜,虎嘯猿啼,人蹟罕至,一旦情況緊急,不難隱蔽。這就正好作為兩個朝廷都要追捕的欽犯的藏身之所。再從地理陰陽學上來講,廟後有方圓一里大的天生林族太極圖,圖中兩「儀」活靈活現,乃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東有「青龍嘴」,西有「老虎山」,正符合古制東左西右的「左青龍右白虎」之說。青龍亦是傳說的祥瑞物。宋書《符瑞志》上「夏道將興,草木暢茂,青龍止於郊,祝融之神降於崇山?!勾顺錾袢牖?,安全保險。李自成在此落發為僧正是「僭龍勿用」,養精蓄銳,伺機東山再起。有一天,李自成在洛浦林中聽琴,忽感胸悶不適,呼吸急促,即席地坐禪,說:「吾去不遠矣?!沟茏右胺骷磳熕偷綂A山。從此,李自成自在兩山往返。李自成既無師承,也與其他佛教道場毫無聯系。他自取法號「奉天玉大和尚」,帶領徒眾進行誦經等佛事活動。在初期,奉天玉和尚并末死心塌地辦道,而是企圖借夾山寺作為暫時棲身的場所。那時他還只有三十六歲。一個曾經稱王稱帝年富力強的漢子,豈能就此甘心失???就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假如能有東山再起的一天,夾山寺就是他的復興基地。這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證實;一是他自取法號「奉天玉」來看,他仍懷念曾經自稱的「奉天王」僭號。和尚的法號一般都是四個字,即地名加法名:如德山乾明寺的住持宣鑒禪師,法號為「德山宣鑒」;藥山寺的住持惟儼禪師,法號為「藥山惟儼」;諸如夾山善會、欽山文邃、梁山緣觀等等。而以「奉天玉」為法號,顯然不符合佛制?!阜钐臁构艜忉尀榉钐熘?,「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書.泰誓》)。明太祖初定大朝會正殿為「奉天殿」,於皇帝所執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在與臣下的諧敕命中開首自稱「奉天承運皇帝」,後相沿為帝王敕命的套語。李自成出家為僧為甚麼自取法號「奉天玉」,清澧州知府何璘撰文說:「自成之構亂也,初僭號奉天倡義大元帥,後復僭號新順王。其曰『奉天玉和尚』蓋以奉天王自寓,加點以諱之。而玉又璽質,為天子之所寶,殆訖死不去僭號」,說明李自成雖身出家,但仍系念奉天倡義的業績,心末出家。二是他連佛教的根本理論——因果律都不承認。他認為他之所以失敗是因時運不濟,要是他時運好,定能穩坐江山稱王稱帝,不會落到今天一敗涂地的下場。因此他有兩句這樣的詩:「時來作惡天不怕,運去看經佛不靈?!惯@是他凡心的充分暴露。當逢時的時候,作起惡來,老天也怕我;現在不走運才當和尚,不走運的和尚,就是看佛經,佛也不會顯靈保佑。三是他在夾山寺中軸線第四殿堂的佛座下面,修了一條高兩米、寬兩米、全長百米以上的地道,據說里面還藏有兵器。毫無疑問,這是奉天玉和尚的戰備性工事建筑。既然出家為僧,了脫塵緣,要修這樣的工事藏下兵器干甚麼?無非是等待時機,重振其鼓,再創奉天倡義的輝煌。如此而已,豈有他哉!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清王朝已安穩基業,實現了對全中國的統治。這時奉天玉和尚見「事業盡隨流水去」,這才「禪房夢醒夾山青」(李自成詩),不得不安下心來修行。後來,還將在龍陽(漢壽)閉關修行的侄子野拂和尚接回山,繼續擴充寺院,一心弘揚律宗。律宗是中國佛教中以研習及傳持戒律為主的一個宗派,它所依據的是五部律中的《四分律》,所以又稱為四分律宗。奉天玉和尚未見師承,怎麼能弘律呢?這可能與他幼時在家鄉當和尚時受律宗傳授有關。他的家鄉在陜西省的米脂縣,而律宗為唐代高僧道宣(596-667)在陜西西安市終南山所創,律宗祖庭即在終南山豐德寺。因此,陜西省律宗十分盛行。奉天玉在家鄉為僧時就巳深諳律宗經論,所以在夾山開堂弘律也算是老馬識途,重操舊業了??滴跏辏?674)三月,虛年七十的奉天玉和尚入滅。野拂恐清朝政府得知刨墳拋屍,即將其師荼毗後將舍利子裝進青花瓷壇,另用一個同樣的空無一物的瓷壇做掩護,然後在夾山西南十五千米處堆四十八個疑冢,以為奉天玉和尚落葬,實則抱舍利壇到洛浦寺,還將奉天玉和尚原做大順帝時所穿龍袍和皇冠,殮入紅木棺,淺葬於寺之西坡。野拂更居住在洛浦山朝陽觀內守靈三年。據神話傳說,野拂守靈感動了上蒼,上蒼派仙鶴群飛洛浦山,一同護靈。

          時滿清地方政府得知這一消息,即派官兵入山刨墳未果。成千仙鶴托靈北飛,置於洛浦寺後山名叫豬娘背的地方,銜土成墳。墳高二米余,方圓五米,與朝陽觀對壘而望。野拂為掩人耳目,在墳前立一碑,并親書《清圓寂恩師比丘上密下因頂老和尚墓》。鄉民稱它為「飛來墳」??滴跏迥辏?676),野拂將衣冠棺移之山後,又挖出舍利壇到夾山安葬。夾山墓仿陜西祖傳式樣:一墓三穴,立於夾山寺大路西坡,寓陜西意(即「陜」字旁為「夾」,夾山之西寓意陜西)。一九八零年,石門縣考古工作者在這里進行考古調查時發現了奉天玉和尚殘墓,墓穴早被擾亂,只存有磚刻符篆碑一方,條石墓穴內發現一青花瓷壇,飾有麒麟、鳳凰圖案。壇內存有奉天玉和尚的舍利子。壇上覆蓋一墓銘記碑,字蹟清晰。碑文如下:中興夾山祖庭弘律奉天大和尚塔銘;師於大清壬辰年六月,受石邑魏侯請書,領徒開山,歷盡清要,臥風餐水二十年,叢林大舉,門徒弟子千眾,歿於甲寅三月,荼毗得舍利數百枚,予聞驚悸,謂:澧陽無是高僧耶!非澧陽無是高僧耶!即兩湖亦無是高僧耶!予不得不為感動、傾倒,稽首為師述銘,作吾儒之木鐸亦可,作釋教之金監亦可。銘曰師承(愿)力來度眾生,口吐寶月,心秘夜明。抑嗔嗔喜,拂惡惡清。藏碑荊棘,百煉精金,八九益一,頓入圣神。舍利流珠,百世罕聞。西崗有塢,水歆佳誠,假以玉色,補之為銘。周王丙辰年孟冬吉旦賜進士第翰林陽澧陽劉瑄撰從塔銘中我們可以看出,奉天玉和尚自清順治九年(1652)六月進入洛浦山和夾山,一直到康熙十三年(1674)去世,在夾山生活了廿三個年頭。他臥風餐水,抑嗔拂惡,認真修行辦道,使「三百年來鐘鼓不替,丁亂灰燼」?!溉僳斚¢煛沟膴A山寺,得以「叢林大舉,門弟子數千眾」(《夾山記》)。這說明,奉天玉和尚是用律規范自已的,雖名不見經傳,未被中國佛學界印可,但也可算是一方名僧,是值得重視和研究的。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免费网站色视频日本_日本精品久久久久精品三级18_成人免费无码婬片在线观看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1. <input id="mtcxz"><li id="mtcxz"><address id="mtcxz"></address></li></in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