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put id="mtcxz"><li id="mtcxz"><address id="mtcxz"></address></li></input>

          大悲咒快誦網
          大悲咒快誦網
          入門須知 佛學常識 在家修行 佛與人生 佛化家庭
          主頁/ 佛教因果定律/ 文章正文

          解脫大乘天論—兼談玄奘法師的大乘菩薩行

          導讀:解脫大乘天論—兼談玄奘法師的大乘菩薩行那么,到底凈土有多少?是一,是二,還是無數?這是很多人感興趣的話題。有的說,只有西方極樂世界一個凈土;有的說,有西方極樂阿彌陀佛凈土和兜率內院彌勒凈土兩處,但...
          解脫大乘天論—兼談玄奘法師的大乘菩薩行

          那么,到底凈土有多少?是一,是二,還是無數?這是很多人感興趣的話題。有的說,只有西方極樂世界一個凈土;有的說,有西方極樂阿彌陀佛凈土和兜率內院彌勒凈土兩處,但從佛經中看,有恒河沙數諸佛,就應有恒河沙數凈土,就連佛陀的諸大弟子,未來成佛后,也都有自己的佛國土。這在《佛說阿彌陀經》中要有體現:

          舍利弗,如我今者,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舍利弗,汝等皆當欣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世尊在此經中,說出東、南、西、北、上、下六個方位,近40位佛的名字,也就是近40個佛國土,況且沒有說出名字者,一律稱為恒河沙數諸佛,故凈土之數也有恒河沙數之多。見于經典的有:釋迦牟尼佛之靈山凈土、蓮華藏凈土密嚴凈土,東方阿閦佛(即阿閦鞞佛,又稱不動佛、智積佛)及妙喜(阿比羅提)凈土,東方藥師琉璃光佛的東方凈琉璃凈土,南方寶生佛之凈土,北方不空成就佛之凈土,西方阿彌陀佛極樂凈土,兜率天兜率內院彌勒凈土,還有《維摩詰經》中提到的距此四十二恒河沙的眾香佛國,密宗還有時輪金剛的香巴拉凈土等?;蛴腥苏f,諸佛凈土是化生的,心凈則國土凈;也有人在認真地尋找這“西方”到底在哪里;還有的說,西方在“地上”,兜率內院在“天上”;當代高僧凈空長老說,西方既不在地球,也不在太陽系,而是指銀河系的西方;但浩瀚宇宙,我們又如何去辨別方向呢?我們作為有形質的人身又如何飛出太陽系,沖過銀河系哪?其實,這都是忽略了佛教修行的本質:心識。凈空長老說,我們往生不是這個臭皮囊去,而是神識往生。一念三千,不必宇宙飛船或航天飛機啊。

          大乘無勝劣:我們不必去較量大乘各凈土的優與劣。在藏傳佛教格魯派的經典中教導信眾:“于大乘中分勝劣”是大惡業。故在此不再比較各個凈土之勝劣。彌勒凈土殊妙,西方凈土殊勝,都是修行人的理想歸宿。凡見道以上的修行人也會明白,諸佛凈土不一,不二,會用圓融的方法去修自己的功課。

          西方極樂世界極為殊勝,西方三圣共同管理、教化學人;,彼土環境七寶所成,輝煌華麗;七寶池中充滿八功德水,池底純以金沙布地;人民長壽、快樂;七寶行樹也會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連白鶴、孔雀、迦陵頻伽共命之鳥都是阿彌陀佛欲讓法音宣流變化所作;凡我等人,只要若一日、若二日……念誦阿彌陀佛名號,一心不亂,臨終之時阿彌陀佛即現人前,迎接彼人往生極樂。故死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為中國人民全民的理想,影響到方方面面,在中國的喪葬習俗中,處處可以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影響:如:招魂幡上書有“西方接引”字樣,去世的人,要枕蓮花枕頭;要請法師念經超度等。

          彌勒凈土莊嚴瑰麗,光明燦爛,寶中有寶,光中現光,“第五大神名曰正音聲,身諸毛孔流出眾水,一一水上有五百億花,一一花上有二十五玉女,一一玉女身諸毛孔出一切音聲,勝天魔后所有音樂?!本瓦B龍王種的樹也會說法:“自然有風,吹動此樹,樹相振觸,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边@一切光輝燦爛美妙無比的景象,不是為了享樂,而是“晝夜六時常說不退轉地法輪之行?!边€有幾點需要強調:

          1、這里是候補佛下降人間成佛的最后身必住之地,在成佛之前,不論先前在哪一個凈土,最后都要到兜率內院來參加成佛前的培訓,然后下至人間成佛。不能將此認為是“退轉”,因為成佛必須是在人間,是乘愿而去,不是“墮”。

          2、彌勒凈土為大、小乘經典共同宣說,南傳佛教也承認有此凈土;

          3、若要往生彌勒凈土,須在平時修五戒、十善、四弘誓愿以及八關齋法,故被認為是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困難。然作為有志之士,卻是難行能行,正好精進。

          因為以上原因,玄奘法師在一生中,既修西方凈土,也修彌勒凈土,于關鍵之時往往祈求觀音菩薩護持,誦念《心經》;有時也在祈求彌勒菩薩的怙佑,決心往生兜率,他的印度恩師戒賢法師亦是立志往生彌勒凈土,后來終于如愿。藏傳佛教亦然。西藏的布達拉宮,就是“普陀洛迦”之意,是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地;藏傳佛教信徒,普遍以觀音的心咒“六字大明咒”(大悲咒的濃縮咒)為日常功課;但這些并不妨礙對彌勒的信仰。彌勒菩薩在藏語中稱為“強巴佛”或“香巴佛”,,在藏傳佛教寺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各大寺廟均設有專門供奉彌勒佛的圣殿。最為典型的,就是北京雍和宮的木雕強巴佛像。格魯派祖師宗喀巴大師就在彌勒凈土繼續他的弘化生涯,在該派的日常功課中《兜率瑜伽上師供養法》(音譯“嘎丹拉烏嘉瑪修索”)是每天必讀之經典,內容就是供養兜率天的宗喀巴大師和他資糧田中的諸多祖師。由此可見,西方極樂世界與彌勒凈土也是一,而不是二,那里不像人間的國土,界限分明,重兵把守,捎有侵犯,即刀兵相見,非也,理想的美妙佛國哪能是這個樣子?“于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 大菩薩們也是來往無礙的。

          再強調一下,第一,所謂大乘,是指負載眾生一同超脫,度于彼岸的理想;第二,修學大乘須發慈心、悲心、增上心——即菩提心,為了度恒河沙數眾生而里利己利他;第三,凈土是應化土,西方極樂世界離我們這里有十萬億佛土,不在地球,也不在太陽系,所謂方向須在入定中去辨別;第四,所謂往生凈土,不是作為色身的實物質離開地球,而是作為第八識,或曰阿賴耶識、種子識、神識,這個無有形質的場物質往生;第五,很多修行境界,須是真實修行的人才有體會和認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玄奘的足跡

          玄奘法師生活在1340余年前的隋末唐初(600——664),出生于河南省洛州緱氏縣游仙鄉陳村(今河南省偃師市緱氏鎮陳河村)的書香門第。父親陳慧,英潔有雅操,儒風博學,美眉明目,性情恬簡,教子有方;生有四男,法師為第四,俗名祎,圭璋特達,聰悟不群。年八歲悟《孝經》,父甚悅,知其悟性極高,必成大事。二兄長捷法師早年出家,對玄奘法師有極其深刻的影響。玄奘法師13歲出家,勤奮學法,深入經藏,兼容二乘,20歲時,已經“究通諸部”,21歲時,在成都受具足戒,坐夏,學律,對于各種戒律的分科,讀了一遍就都掌握。玄奘法師當時已經譽滿南北,別兄長捷法師,與商人結侶,開始游歷大江南北。漢陽王聞法師至甚歡,“躬申禮謁” “稱嘆無極”,“嚫施如山”(注6)。按照常人的價值標準,他已經功成名就,那么,他為什么還要不惜生命,西行取經,而歸國之后,又舍棄高官厚祿,殫心譯著呢?這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論述:

          玄奘法師對于佛教的學習和研究方法,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印度,可以說是全方位的,他既學小乘,也學大乘,既修小乘的四諦、八正道;也修大乘的六度萬行,既翻譯小乘經典,也翻譯大乘經典,大、小二乘圓融,互相滲透和補充,他所追求和弘揚的真理、遺法,是佛教的全部,是佛教的整體,故在印度同時得到“大乘天”和“解脫天”的贊譽。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免费网站色视频日本_日本精品久久久久精品三级18_成人免费无码婬片在线观看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1. <input id="mtcxz"><li id="mtcxz"><address id="mtcxz"></address></li></in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