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鄉雪域,最普遍常見且最深 入人心的民俗事項莫過于轉經了。 漫步雪域山山水水,只見山頂埡 口,圣湖大道邊,院內房頂,村頭 寺外,到處都是經幡、嘛呢石堆、 摩崖(巨石)石刻或大小轉經輪 (筒)。轉經已然成為藏人日常生 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民俗活動。
每當勞作后閑暇時,藏人們到 寺院印制嘛呢旗,到山頂河邊、房 頂橋頭懸掛經幡,或雇請石匠篆 刻嘛呢石送往堆放嘛呢石的地方, 或到村里轉經房、寺廟轉經廊轉 動大小轉經輪,或轉動手中的各 種轉經筒口誦六字明咒。
說起轉經筒,還真有意思。在 科技生產十分落后的年代,藏人 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因地制宜, 發明了手動式、風輪式、水力式、 熱力式等各種轉經輪。最常見的當然是手動式了,這是借用人力轉 (搖)動的轉經筒。規格有大、中、 小等幾種。小的是一種手搖式的, 是采用離心力的原理制作,俗稱轉 經筒;中等的是寺院轉經廊的轉經 筒;最大的則是專門建立在轉經房 里的大轉經輪。還有一種專門為不 能下床的病人設計的,不用手直接 轉搖而只需用一根皮繩拉動的轉 經筒。風輪式是用風力轉動的一種 紙制型轉經筒,這種轉經筒一般安 放在房頂。水力式是用水力沖動的 轉經輪,一般安放在小河川溪澗。 熱力式則是采用熱動力的原理,將 紙制的小轉經筒置于酥油燈上,用 油燈產生的熱力使其轉動。
轉經筒(輪)內裝的經文大都 是紙上印制的六字真言明咒,當然 也有印制其他一些經文的。轉經 房和寺院轉經廊設立的轉經輪,外殼包裹的有皮、銅。一些小寺院 轉經廊里的轉經輪則用牛皮包裹, 不加任何裝飾,顯得古樸。條件好 的會在包裹的牛皮外進行彩繪裝 飾,或者采用銅皮包裹,看起來美 觀一些。手搖轉經筒除了用皮、銅 做外殼包裝外,也有用銀做外殼 的,做得精美的還要鑲嵌珊瑚、綠 松石等珍寶,那些工藝技巧高的還 真就是一件珍貴的手工藝品。
雪鄉藏域的這些民俗事象, 是與藏傳佛教緊密相關的,是有 深刻的宗教文化內涵的。須知,新 中國成立前在藏區,只有寺院才 有相應的文化教育,百姓是很少有 接受教育的機會,絕大多數百姓都 是文盲。而藏傳佛教經典體系龐 大艱深,且充滿了辨證和神秘性, 一般信眾難以掌握。而口誦讀六 字真言,轉印刻有六字真言大明咒 的嘛呢堆、嘛呢經幡、轉轉經輪就 成了信徒們最簡便易行,并能解脫 苦難,追求來世幸福的最好方法。 《摩尼全集》中說: 解脫經輪置 高處,風所飄處眾生皆可得利益, 若于河流、池沼、溪澗等處以水力 轉動,魚、蝦等類皆得益。 《水 風廣續》中也說: 轉動經輪之功 德 無量功德不可說。 著名的 大乘祖師龍樹,在其閉關房上便設 有風力運作的轉經輪。如此看來, 藏民的這種習俗索其根源就在佛 經里。
那么,六字真言的真實意義 是什么呢?多識 洛桑圖丹群佩活 佛如是說 : 藏文 六字真言 是梵 文的轉寫,開頭的 嗡 是代表眾 佛 身密 的種字,中間的 嘛呢 是 珍寶 , 叭咪 是 蓮花 ,這 兩個詞并列是觀音的名號。結尾的 吽 是代表眾佛 意密 的種字, 共有五個部分組成此字,象征 五 種佛智 。全句的意思是 具足佛 身,佛智的觀世音觀照 。 六字 真言 除了整體含義而外,每個字 還有代表度脫六道輪回、破除六 種煩惱、修六般若行、獲得六種佛 身、生出六種智慧等等意思。簡單 的一句 六字真言 有這么深奧的 內涵,沒有文化的藏民雖難于理 解,但是,這 六字真言 功德無 量,且簡單易記,任何人都容易掌 握,藏民們何樂而不為呢!自然轉 經就成了藏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普及面最廣、影響最深入的一項民 俗活動。轉經輪自然也就成為了藏 族最常見的民俗文物之一。
我們知道,民俗文化具有相 對穩定性和絕對變異性兩大特 征。雪域藏鄉藏民的轉經文化隨 著社會變革,時代發展也發生了變 異。運用自然力轉動的轉經輪不僅 采用軸承原理,使其轉動更加自如 省力且使用范圍更廣。如,風力轉 經筒,不再僅安放在房頂上,跑長 途運輸的貨運駕駛員還將其安裝 在駕駛室頂上,隨著車輪的飛速 轉動也讓轉經筒轉動起來,保佑 駕駛員一路順風。隨著商品經濟 大潮的涌動,宗教熱持續升溫,許 多生產廠家運用科技手段,爭先 恐后開發各種轉經輪,現在市面上 就有手捻轉經輪、太陽能轉經輪、 電動語音轉經輪、光盤轉經輪、發 光轉經輪、電子轉經輪、電腦轉經 輪等各種款式的轉經輪。且安裝方式有座式、臺式、掛式。使用人 群也不僅局限于藏人,漢人中的很 多人也開始使用了。使用方式除了 家用外,寫字樓、私家車等地方都 普遍能見到各種精美的轉經輪。 這些轉經輪的材質采用鋅合金精 密壓鑄電鍍金或金鈷合金,制作精 良,是難得的工藝品。這當中有部 分人是出于信仰,確信轉經輪所具 有的無量功德,祈求 六字明咒 給自己帶來福運,保佑自己平安。 但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對轉經輪深 刻的宗教文化內涵不甚了解,卻是 在從眾心理的驅使下,由信仰性流 變為形式性,將轉經輪視為一件 精美的工藝裝飾品而已。
據報道,甘肅肅南裕固族自 治縣城區五公里處,矗立著一座高24.6米、直徑9米、重達150余噸 的大轉經輪。另據新華社報道, 2012年4月24日,世界最大的轉經 輪 中華福運輪 在青海省海 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落成,并獲吉 尼斯世界紀錄證書。該轉經輪主 體高42米,其中筒高26.285米,直 徑10.22米,底座高15米。底座為 圓龕回廊轉經廊,上為仰覆蓮座, 其上則為高大的轉經輪。我認為, 這二座世界最大的轉經輪,其觀 賞性遠比實用性大,是當地為發 展旅游人為制作的新景點,很顯 然是旅游經濟綁架民俗活動的杰 作。這也許是民俗文化在商品化時 代異化的表現。
藏人的轉經輪不僅已流布到 了漢區,而且已經流向了世界各地。據林聰先生說,他在國際娛樂 新聞版上,就看到國際影帝李察 斯基及動作明星史提芬史高手持 轉經輪的照片。在美國,還有一座 以電力發動,每天把以億萬計的觀 世音菩薩的名號轉動數十萬次的 最大的轉經輪。最小的轉經輪則 在香港,這種轉經輪里面裝的是 從美國購入的微縮膠片技術制造 的經頁。這種只有寸余長的經輪 里,可以裝入印有40萬句 六字真 言 大明咒的膠片,轉動這種可以 佩戴身上作頸飾的小型經輪一次, 便已轉動了40萬句大明咒號。
福運轉經輪在雪域大地已經 轉動了千年,還將轉動多少年? 其文化會有怎樣的變異?是說不 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