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put id="mtcxz"><li id="mtcxz"><address id="mtcxz"></address></li></input>

          大悲咒快誦網
          大悲咒快誦網
          入門須知 佛學常識 在家修行 佛與人生 佛化家庭
          主頁/ 佛教傳播與發展/ 文章正文

          輪回五欲如毒品 越享受越會上癮

          導讀:“貪愛”是生死的根本,放縱不得。如果一方面緊跟現代潮流,對高檔的物質生活充滿欲渴,另一方面還高喊要了生死、度眾生,這不是癡人狂語嗎?三有中的任何一種安樂,不論...

            “貪愛”是生死的根本,放縱不得。如果一方面緊跟現代潮流,對高檔的物質生活充滿欲渴,另一方面還高喊要了生死、度眾生,這不是癡人狂語嗎?

            三有中的任何一種安樂,不論享用多少,不但不會滿足,反而會越來越增長貪愛。

            我們可以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觀察。例如,求學時成績優秀的,一般都會貪著名聲,為了求得名聲而用功讀書,以期考試獲獎。比如,終于獲得了三等獎而感受到成名的快樂之后,貪欲會不會因此止息呢?肯定不會。得獎之后,整天都沉浸在興奮當中,這種狀態就是對名譽的貪執正在不斷增上,對名聲的渴望也就隨之升級。所以此后為了進而獲得一等獎,就會更加投入,而且在相關的許多方面都想出人頭地。一旦得不到,就會引起強烈的求不得苦,心情沮喪,感嘆命運對自己的不公。

            應當像這樣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觀察。比如追求財富、衣食、異性等,最初獲得時會生起短暫的歡喜,同時也會激起更強烈的追求心。但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原先的享受已無法引起那種刺激的樂受,而在貪欲的驅使下,又會去追求更高更多更好的享受。須知,這是分別心法爾的規律,必定是“以受緣而生愛”,而所謂“以受樂而滿足”,完全是一廂情愿的邪見。

            愛是生死之因,由于貪愛增長,結果導致在生死的曠野中常夜奔走,在無量劫中感受種種至極難忍的大痛苦。雖然也曾感受了安樂,但所獲的安樂遠不及所受痛苦的一分。

            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中,有一段話,形象地描述了“馳騁生死”的相狀。大師說:“心無常住,類商賈而處處奔馳;身無定形,似房屋而頻頻遷徙”。(這個心識沒有片刻的安住,就像商人一樣東奔西走;這個四大的皮囊也沒有固定的形相,就像房屋一樣頻頻搬遷。)

            此處須認識“貪愛”與“生死”的關系??梢源_定地說:不論是父母妻子、功名財富、衣服飲食、林泉花卉、家具電器、小車洋房,只要你心中還有貪愛,就肯定不能超越生死。比如,毒草的種子再小,只會長成毒草,而不可能長出藥草。同樣,對輪回的貪欲再小,也是輪回后有近取蘊的因,不可能趣向解脫。所以,“貪愛”是生死的根本,放縱不得。如果一方面緊跟現代潮流,對高檔的物質生活充滿欲渴,另一方面還高喊要了生死、度眾生,這不是癡人狂語嗎?

            智者們都是認識到貪欲增上的嚴重過患,才精進用功對治貪欲。當年,迦葉尊者頭陀行第一,世尊贊嘆說:“頭陀行在,我法常住?!币来朔赐票阒贺澯錾?,佛法就會隱沒。各位反問自己:現在我是想“抖擻身心出塵勞”呢?還是想作繭自縛,把自己困在生死當中呢?如果要走解脫道,就必須少欲知足、摧毀貪欲。否則,只要有一種貪執,就會被此貪執牽引而流入生死。

            如果以一個剎那的生滅作為一個生死,我們可以發現,由于貪欲的增上,自己的分別念必定是像流水一般念念相續,無法停息。這就是馳騁生死之相。當今時代,人們對外在欲塵的貪欲大幅度增上,對生活的要求很高,結果造成人類身心的痛苦加劇,內心分別念熾盛。如果再不回頭,那么不說了脫生死,就連內心稍得安定都不可能,個個必定仍將沉溺在苦海中,繼續掙扎。

            如果以一期生死為單位,我們就應該看到,有情每次唯一是因貪愛而投胎。在生之時貪愛增長,依靠貪就必定會執取后有的近取蘊,結果是馳騁生死。每一次轉世,就執取一個近取蘊,而近取蘊是生苦之器、依生苦之器、苦苦之器、壞苦之器、行苦性,所以必定要領受生老病死等痛苦。而且,依靠貪愛習氣的相續,仍將為了貪求所欲而起貪嗔癡、造作惡業,故而再次流轉輪回。這樣看來,確實是“長夜馳騁生死,經無量劫,受諸至極難忍大苦”。所以古人說:“欲待了時無了時,即今休去且休去?!蹦阆氲鹊截澯麧M足之時,但貪欲肯定沒有滿足的一天,今天能休息就休息吧!

          當下就要下決心了斷,否則牽牽連連到何日才能歇息呢?

            《大寶積經》說:“生死不斷絕,貪欲嗜味故,養怨入丘塚,虛受諸辛苦?!睘槭裁匆獮榱搜矍耙豢谔堑陌矘?,而枉受生生死死的大痛苦?有智慧的人應當辨別取舍?!端氖陆洝氛f:“財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保ㄈ藢ω斏际秦澲簧?。人們受用財色其實就像愚癡的小孩用舌頭去舐食刀刃上的少許蜂蜜,雖然稍稍嘗得一點甜味,但接下來的卻是割斷舌頭的嚴重苦患。)

            大法王無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車疏》中說:“由于貪執五欲使煩惱增強,從而感受痛苦,猶如飛蛾因貪求色法而撲向燈光,以致被焚;野獸因貪聞琵琶妙音而遭獵殺;蜜蜂因貪享蜂蜜之源的花朵而縛于花叢中,閉氣身亡;魚類為魚鉤上的誘餌所欺惑而遭捕殺;大象因貪執清涼觸受而步入湖中導致送命?!瓱缽奈宸N欲妙中產生,以此漂泊于無邊無際的輪回中,這五欲比劇毒更可怕?!?/P>

            如《親友書》也說:就像麻風病人皮膚中有蟲,奇癢無比,為了緩解苦受而將皮膚靠近火來燒烤,但是這樣并不能止息苦受,外皮都燒焦了,仍然癢得難受。應當知道,對一切五欲的貪著都是如此。如果一再貪著,不但不會停止,反而會增上。

            麻瘋病在漢地已經絕跡,大家對這個比喻會覺得陌生,我們再拿吸毒來看。吸毒者在最初半個月左右,會有高峰的感覺,全身飄飄然、很舒服,連手腳放在哪里都不知道,徹底找不到自己。吸到一定程度之后,只有加量,才能找到那種感覺,量少了就不管用,而量加多了,又害怕吸毒過量致死。此時危難、刺激、美妙、恐懼時時纏繞內心。這時吸毒已不再是尋求享受,而是要克制毒癮發作時的痛苦。多數吸毒者最初都是心存僥幸:“試試吧,沒那么可怕……”試了之后便一發不可收拾,最后紛紛墮入痛苦的深淵。

            實際上,輪回中的五欲和毒品一樣,越享受越會上癮,而且之后只有依靠更大程度的享受,才能維持原先的感覺。這樣下去,最后就會因無力滿足而痛苦不堪。對物質、名譽、性愛等受用,無一不是如此。

          附錄:【五欲】 (摘自《佛學大辭典》)

            梵語pan~ca ka^ma^h!,巴利語 pan~ca ka^ma^。又作五妙欲、妙五欲、五妙色。指染著色、聲、香、味、觸等五境所起之五種情欲。即:

           ?。ㄒ唬┥ㄨ髍u^pa -ka^ma ),謂男女之形貌端莊及世間寶物玄、黃、朱、紫等種種妙色,能使眾生樂著無厭。

           ?。ǘ┞曈ㄨ髎/abda -ka^ma ),謂絲竹與環佩之聲及男女歌詠等聲,能使眾生樂著無厭。

           ?。ㄈ┫阌ㄨ骻andha-ka^ma ),謂男女身體之香及世間一切諸香,能使眾生樂著無厭。

           ?。ㄋ模┪队ㄨ髍asa -ka^ma ),謂各種飲食肴膳等美味,能使眾生樂著無厭。

           ?。ㄎ澹┯|欲(梵spras!t!avya -ka^ma ),謂男女之身有柔軟細滑、寒時體溫、熱時體涼及衣服等種種好觸,能使眾生樂著無厭。又相對于欲界粗弊之五欲,稱色界、無色界之五欲為‘凈潔五欲’。[佛遺教經、大智度論卷十七、卷三十七、摩訶止觀卷四下]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免费网站色视频日本_日本精品久久久久精品三级18_成人免费无码婬片在线观看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1. <input id="mtcxz"><li id="mtcxz"><address id="mtcxz"></address></li></input>